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鳳梨葉斑調查PART 1

525採樣:
地點:於名間鄉赤水村的鳳梨田
採回有葉斑的鳳梨葉片

527
(1).觀察有葉斑的鳳梨葉片:
以解剖顯微鏡觀察有葉斑的鳳梨葉片,切開葉斑表層後內為褐色組織,以光學顯微鏡觀察,僅觀察到紅褐色塊狀物,並無發現真菌菌絲、孢子。
(2).分離葉斑部分置於CM培養基

531
(1).觀察分離培養的培養基:

分離四天後,可觀察到菌絲的生長(圖一)

(圖一) 菌絲周圍呈暗綠色


以顯微鏡觀察:

(圖二菌絲周圍稍呈暗綠色
(圖三) 菌絲周圍呈暗綠色;看到類似Penicillium掃帚狀的無性態產孢構造



        以光學顯微鏡觀察,發現瓶狀產孢細胞,分生孢子與瓶狀產孢細胞成掃帚狀,應為Penicillium sp.(圖四)(圖五))
(圖四)
(圖五)





討論:

        於CM培養基分離培養4天,觀察後發現有Penicillium sp.,然而Penicillium sp.主要是腐生菌,而葉斑是發生在綠色活體葉上,Penicillium sp.是造成葉斑的病原菌理論上不高。此外,查詢鳳梨病害相關資料後,植保手冊中並沒有鳳梨葉斑病這個名詞;而從藥毒所網站便民服務中的農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問答集裡,在觀葉植物的部分,有提到一個有關鳳梨的問答:

問:鳳梨花葉片有長條型褐色大斑點,外圍深褐色且有黃暈現象,中央變褐色乾枯,上有黑色粉狀物(圖六)。

(圖六)

答:經鏡檢是為 Bipolaris sp.菌引起之真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目前沒有推薦防治藥劑。
      藥毒所網站便民服務中的農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問答集


        而本次的觀察中並無發現類似Bipolaris sp.的真菌,病斑的徵狀也與上圖照片中有所不同,推測本次田間調查,在鳳梨葉片造成葉斑的原因並非Bipolaris sp.,而造成葉斑真正的原因尚須更進一步的調查。

鳳梨病害調查: 心腐

525採樣:
地點:於名間鄉赤水村的鳳梨田
鳳梨心腐病病徵:被害時心部組織變軟腐爛,呈褐色,與健部界線明顯,具臭味,手拔之易脫離,雨季時發生。  (截自植保手冊)

    前一個禮拜常常下連日大雨,感覺會是心腐病發病的時機。田間調查後,在鳳梨田裡發現有兩株鳳梨雖然葉部尚綠,果實部分明顯已經腐壞,將果實折斷後發現植株莖部也已經腐爛,稍微施點力就可以把外表看似無恙的葉子抽出來,葉基部也呈腐爛狀,最可怕的是,當我們一片片把葉子抽出來時,馬上散發出明顯的腥臭味;最後將植株的地下部拔起來,根系也已經腐爛(圖一)(圖二)(圖三)(圖四)(圖五)。雖然該病株明顯已經死亡,但是若不是因為看到其果實壞死的異狀,從其他外表比較難發現。之後將罹病莖葉帶回觀察。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腐爛的根



528
(1). 觀察有心腐病病徵的鳳梨莖部:
觀察有心腐病病徵的鳳梨莖部,由於該材料已經死亡,在解剖顯微鏡下雖然有發現不少菌絲,但是並沒有觀察到類似鳳梨心腐病的病原菌Phytophthora的孢子,而且腐爛組織已經滋生不少種菌類,難以分辨是否為鳳梨的病原菌。
(2).分離有心腐病病徵的莖部組織  於添加nystatinCM培養基:
選取莖部有明顯腐化徵狀與表面尚無腐化現象的交界處為分離的材料,表面噴酒精消毒後削掉外皮,切取小塊以紙巾吸去表面水分,放入培養基分離培養(圖六)(圖七)


(圖六)
(圖七)


制霉菌素(nystatin)
一種抗生素,選擇性與真菌细胞膜菱角固醇结合,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加而死亡。
對多種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對卵菌無效(造成鳳梨心腐病的病原菌屬於卵菌)






531 
觀察分離培養的心腐病莖部組織:
分離三天後,可觀察到菌絲的生長(圖八)(圖九)

(圖八)
(圖九)


以顯微鏡觀察:

(圖十).有細菌滋生菌落

(圖十一). 發現不只一種真菌

(圖十二)

(圖十三).黑色的分生孢子,應為Aspergillus sp.




菌絲相互纏繞,發現瓶狀產孢細胞,分生孢子與瓶狀產孢細胞成掃帚狀,應為Penicillium sp.
(圖十四).應為Penicillium sp.


(圖十五)
孢子囊有columella,沒有apophysis,沒有rhizoid,頗似接合菌中的毛黴菌。
(圖十六)

討論:
    分離有心腐病病徵的莖部組織培養於添加了nystatinCM培養基,三天後進行觀察,觀察後發現了Penicillium sp.Aspergillus sp.以及形似毛黴菌的真菌。令人失望的是,這些菌大部分都是腐生菌。而造成鳳梨心腐病的病原菌為Phytophthora spp.,其孢子囊成卵形,具有乳突,本次的觀察中並沒有發現,可能是由於植株死亡後,腐生菌迅速滋生導致觀察到Penicillium sp.的機會相對降低。

    在本次的田間調查中,發生心腐病的植株很少,僅發現兩株,而詢問農民後得知該田地之鳳梨的苗是以折下的裔芽、吸芽來取得,僅有將苗倒置曝晒,在種苗前並沒有經過以藥劑浸苗的手續,即使沒有用藥劑防治,心腐病的危害還是很少,這可能跟名間當地紅土良好的排水特性有關。




心腐病可以透過下列方法防治:
1.採苗及運輸時須小心,盡量避免苗木受傷。
2.種苗宜先經藥劑滅菌保護,並事先將苗木倒置曝晒,待傷口乾燥癒合後才種植。種苗勿堆積過久,濕度勿過高。
3.避免栽植在排水不良的黏質地,地面應以塑膠布覆蓋。
4.使用下列藥劑之一種,處理種苗:
a.浸苗處理:
50%蓋普丹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浸苗1分鐘,為防除介殼蟲,於浸苗時可與巴拉松混合使用。
  b.田間發病預防:
80%福賽得可濕性粉劑200倍,每公頃用藥量100公撮,浸苗及種植後20日灌藥一次或種植次日及20日後各灌一次。   (截自植保手冊)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南投名間鄉鳳梨栽培環境介紹: 土宜

        彰化與南投交界的八卦山是台灣鳳梨主要產區中最北的一個產區,再往更北部區域的氣候不適合熱帶作物,鳳梨園變得相當少見。八卦山地區的土壤是紅土,排水良好,鳳梨產區集中在名間鄉的坡地上,當地日照足,雨水充沛,適合種植鳳梨,當地的主要種植品種除了台農17金鑽鳳梨以外,還有用來作鳳梨酥的開英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鳳梨。
    美國農業部於一九七五年建立新的土壤分類系統,將世界土壤分為十二土綱,農委會從一九五年代即開始進行台灣土壤調查研究,以目前廣泛採用的美國分類方式,台灣擁有其中的十一土綱,僅少了永凍土綱,將土綱依各地實際土壤性質再劃分為更精細的土壤單位,稱為土系。

        南投縣名間鄉的土壤是屬於洪積母質土壤(圖一),在土綱中是被歸類在極育土綱(Ultisol),極育土綱是在高溫多雨的情況下生成的土壤,由於強烈淋洗,大多數為酸性土壤,肥力偏低,台灣地區丘陵台地上之紅色土壤大多屬於此種土綱。

(圖一)名間的土壤剖面


        台灣大學土壤博物館將南投名間鄉的土壤剖面歸類在陳厝寮系,土壤深厚,通常可達兩公尺,土壤濕潤時黏重,乾燥時堅硬;土讓構造良好,但是有機質含量通常低於0.6,而且由於土壤風化程度很強,土中的營養元素在淋洗後較缺乏,pH值較低,肥力較低,限制了植物的生長。
        鳳梨是耐旱性的作物,適合生長於pH4.55.5附近的偏酸性土壤,名間鄉的紅土條件種植鳳梨剛剛好。當地的紅土有機質含量低,營養元素也較缺乏,土中的鐵、鋁易與其他營養元素形成不可溶的沉澱物,不利植物根部吸收,因此在紅土上種植作物需要施用足量的肥料。當地的鳳梨果農較少施用化學肥料,主要都是以雞糞混拌穀殼作為有機肥灑施(圖二),提供鳳梨生長所需,除此之外,穀殼同時有作為敷蓋物的功效,抑制雜草、減少水分蒸散;此外,名間當地產茶,有的鳳梨果農也會用修剪下來的茶樹枝葉作為敷蓋材料呢(圖三)!

(圖二)雞糞混拌穀殼作為有機肥

(圖三)用修剪下來的茶樹枝葉敷蓋


參考資料:
1.      謝兆申  王明果。1991。台灣地區主要土類圖輯
2.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調查試驗中心。1991。土壤管理手冊
3.      台灣大學土壤博物館

鳳梨葉斑調查PART 2

62
鳳梨葉斑調查、採集
地點: 南投縣名間鄉赤水村的鳳梨田
田園概況:
一個多禮拜下來連續都是大太陽的日子,土壤比起上禮拜來採集的時候硬很多,有些鳳梨葉末端失水乾枯(圖一),出現缺水的徵兆。
(圖一)
少部分的鳳梨還沒進行套袋,發現其中有的鳳梨出現日燒徵狀(圖二)

這次在鳳梨田內尋找病蟲害,仍然找沒有找到一些鳳梨栽培上比較嚴重的病蟲害,像是鳳梨嫡粉介殼蟲、鳳梨萎凋病之類的,頂多只有看到幾隻不足以造成經濟危害的蟋蟀和蚱蜢。雖然不少植株的都有葉斑(圖三),但是大部分都沒有在葉斑上面看到一些可供辨認的線索;之前用分離培養的方式想找出造成鳳梨葉斑的病原,很可惜沒有好的結果,這次當然要更細心尋找適合觀察的葉斑病徵,好不容易終於找到幾個有特別明顯的病斑的葉子(圖四),用剪刀將葉子剪下來後置於夾鏈袋中帶回觀察

(圖三)

(圖四)


63號
鳳梨葉斑觀察
昨天採集到的鳳梨葉斑,其病斑可以明顯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分別進行觀察。

葉斑型態一:
葉斑中央部分已經呈褐色乾枯貌,周圍病斑顏色轉為黑色,再往外是咖啡色、黃褐色,最外圍病斑顏色漸淺轉黃後銜接綠色的葉部組織(圖五)(圖六)。病斑表面皺摺多,但質地還算光滑,病斑上可以看到一點一點黑色很小顆的子囊果(圖七)

(圖五)

(圖六)

(圖七)

將圖七畫面中之黑點以光學顯微鏡放大400倍後發現疑似未成熟的子囊果(圖八)。壓碎後沒有發現子囊孢子(圖九),如果有子囊果而裏面尚未出現子囊孢子,那推測此葉斑的病原菌可能是屬於腔室子囊菌綱。

(圖八)

(圖九)


葉斑型態二:
葉斑外緣深咖啡色,中央黑褐色有壟起,表面上有淺灰色菌絲(圖十)(圖十一)(圖十二)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將白色菌絲移至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很多菌絲著生不少分生孢子,令人好奇的是,菌絲旁有黏附很多黃綠色的圓球狀物,菌絲內有的部分呈現紅色,最特別的是菌絲細胞壁有的會呈現藍色(圖十三) (圖十四) (圖十五)。考慮到可能是由於載玻片殘留色素等原因,換其他乾淨玻片、觀察不同塊病斑上的菌絲後仍然可以看到藍色細胞壁(圖十六),非常特別!只可惜沒有找到該菌的有性繁殖構造。


(圖十三)

(圖十四)分生孢子梗上著生分生孢子

(圖十五)

(圖十六)以油鏡觀察 放大1000


葉斑型態三:
葉斑呈土褐色乾枯貌,病斑邊緣轉為黑色,再往外顏色漸淺轉黃後銜接綠色的葉部組織(圖十七)。病斑表面皺摺多,病斑上有一點一點大小不一的黑色子囊果,子囊殼呈乳突狀(圖十八)

(圖十七)

(圖十八)




子囊殼有盾狀體著生在葉表,以刀片輕推邊緣可將其鏟起(圖十九)
(圖十九)


將子囊果移至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出盾狀的子囊殼邊緣有和植物細胞沾黏在一起(圖二十),將子囊殼壓破後,可以觀察到子囊果內的子囊,每個子囊有八個子囊孢子(圖二十一),子囊孢子橢圓形,單室(圖二十二)

(圖二十)

(圖二十一)

(圖二十二)


觀察過它的有性繁殖構造後,判斷其為核菌綱Pyrennomycete,黑痣菌目Phyllachorales,phyllachoraceae科,主要造成植物的葉部病害,若是Phyllachora屬則為活體營養的病原菌。


總結:
這次的調查共發現三種由不同病原菌造成的葉斑,但是這些病原菌在鳳梨田中的危害不至於造成經濟損失,光是要找到病徵較明顯的葉斑就很困難了,因此目前沒有進行防治的必要。





參考資料:
  謝文瑞  陳啓予  王智立 。2000。台灣產子囊菌綱圖鑑 核菌綱及腔菌綱。